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

618.00渠道:1
sz221100241
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

作品材质:

采用930纯银制作,LOGO采用精黄铜制作,重约19克(手工作品有少于误差,请知晓)。

作品技艺:

传统金属篆刻文字;组件采用无痕嵌焊技艺组合完成。

佩戴数据:

手环内径为55毫米~63毫米,活口设计。

作品定制:

手环主体、LOGO可定制足金/K金。

作品联名:

本款作品文字部分由金属篆刻师樊江涛先生篆刻起版。

关于文字:

手环篆刻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”八字。

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手环(纯银版)sz221100241

延伸阅读:

《邶风·击鼓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中的一首诗。

《邶风·击鼓》是一篇典型的战争诗,是一位远征异国、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。清代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认为它是“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”。

关于此诗的时代背景有不同说法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击鼓》,怨州吁也。”“卫州吁用兵暴乱,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,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。”《郑笺》以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州吁伐郑之事实之。

鲁隐公四年(公元前719年)夏,卫联合陈、宋、蔡共同伐郑。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,卫国再度伐郑,抢了郑国的庄稼。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、宋戍守(《诗探》)。清代姚际恒《诗经通论》则认为:“此乃卫穆公背清丘之盟救陈,为宋所伐,平陈宋之难,数兴军旅,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。”姚际恒以为《毛诗序》所说“与经不合者六”,此实乃《春秋·宣公十二年》“宋师伐陈,卫人救陈”而被晋所伐之事,在卫穆公时期。

邶风·击鼓

击鼓其镗,踊跃用兵。土国城漕,我独南行。

从孙子仲,平陈与宋。不我以归,忧心有忡。

爰居爰处?爰丧其马?于以求之?于林之下。

死生契阔,与子成说。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

于嗟阔兮,不我活兮。于嗟洵兮,不我信兮。

白话译文

战鼓擂得震天响,士兵踊跃练武忙。有的修路筑城墙,我独从军到南方。

跟随将军孙子仲,要去调停陈与宋。长期不让我回家,使人愁苦心忡忡。

安营扎寨有了家,系马不牢走失马。叫我何处去寻找?原来马入树林下。

一同生死不分离,咱们誓言立心里。我曾紧握你的手,到老和你在一起

叹息与你久离别,再难与你来会面。叹息相隔太遥远,难以实现我誓言。

 

 

↓ 点击下方图片 查看更多相关作品